发布时间:2025-10-15 18:05:15    次浏览
这是一场阴谋么?谁是最后的受益者?作者/喵爷粥左罗?来源/创业邦杂志(ID:ichuangyebang)风口上的神奇少女终于还是摔在了地上。 98 年出生的王凯歆,16 岁辍学创业,成立神奇百货,做 95 后垂直电商,2016 年年初后参加BTV 的创业真人秀《我是独角兽》,当场被5个资本大佬争相投资,拿到1500 万A轮投资。坐拥一串神奇标签的神奇少女CEO,一时风光无限,然而风光却只持续了100余天。2016年5月16日,“GQ中国”的一篇报道《17岁CEO王凯歆:风口少女的神通与孤独》从此让“神奇百货”和神奇少女王凯歆丑闻不断。《95后创业者跌下神坛!曾身价过亿,现人去楼空,连保洁的工资都黑了!》如今,神奇百货官网已停止访问。不过,除此之外我们还拿到了更多的一手爆料今天中午 13 点 23 分,邦哥在微信上收到一个邮件的截图爆料,邮件的题目为《关于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侵吞公款事实的举报》。 (点一下看得清~)后来,爆料人又把包含 13 个附件的举报邮件转发给邦哥了。文字版如下,包含多个一手爆料。(声明:下文除了方便读者看把文字分段并标上序号外,未做任何改动) 1、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没有办公场所,无在职员工,所有前员工均在 9 月中旬被强行要求离职,没有按劳动法进行相应补偿。 2、公司账目不清,所有上报的财务报表均为假账,均经过王凯歆之手亲自造假,在平安银行基本户记录中王凯歆个人挪用公款额度高达近 600 万元人民币,均为其个人花销及开支,后续其近10人助理身上的的接近100万元人民币支出也用于支付其住酒店、娱乐及购物花销。 3、截至九月中旬公司公账余额不足80万元,王凯歆更是把仅有的80万元全部转入自己的私人账户供个人挥霍,对于公事大小事务处理方式荒谬至极,甚至间接导致其最后一任助理过劳猝死。目前其准备逃往美国以躲避法律追究。 4、作为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前员工,也是最后一批被辞退的员工,我和其他七位同事经讨论后决定揭发王凯歆的所作所为。相信GQ和其他媒体上的负面报道各位也有所耳闻,我可以拍着胸脯告诉各位,那些只是冰山一角,有不及而无过之。 5、如果各位想救一救这个被金钱和物欲迷花了眼的小姑娘,请及时彻查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及运营状况,希望各位能真真正正做到尽职,实地看看这个公司现在的情况,让王凯歆能及时悬崖勒马,不至于在犯罪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6、由于个人原因我比希望这封举报信被透露出去,如果各位还想在后续调查中得到我的帮助,请务必做好这封信件包括发件人的信息和内容的保密,谢谢。 天使投资人朱波:早已放弃这家公司。目前已经把神奇百货列入死亡名单 据“界面”报道,“神奇百货”官网无法访问后,界面记者向创新谷CEO朱波询问时,朱波却称,自己早已不关注这家公司了。 “从今年二月开始,王凯歆完全听不进我的善意劝告,她简直像是换了个人。”朱波说,自从神奇百货今年来爆出多次负面消息之后,自己已经放弃了这家公司,目前他已经把神奇百货放到了死亡名单之中。 “也许当时不启动A轮融资,神奇百货会走得更稳一些。”朱波表示,“在刚开始钱不多的时候,公司运营的还不错;但自从王凯歆离开创新谷孵化器后,我们就无法帮助她了。”他认为,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资金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太晚了,一把下落的刀是很难接得住的。”朱波说。 说到这里,朱波好像跟 3 个月前对王凯歆的态度完全不同: 7月初神奇百货出事后,7月12日创业邦杂志还出过一篇对朱波的独家专访:《独家 | 神奇百货天使投资人反思:很多90后创业失败是被钱烧死的》(见文末拓展阅读),里面能看出来7月份的时候朱波还是非常关心王凯歆,并称跟王凯歆长聊过3个小时,而且裁员风波后还去了趟神奇百货公司。朱波在 3 个月内如此大的转变自己的态度,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创业导师称:王凯歆被忽悠了,曾劝她回学校读书最初,当资本与媒体围绕她狂欢时,王凯歆身旁曾有一位投资人劝过她,让她先回学校拾起自己的学业,但这一建议最后并没有被她采纳,还直接导致了两人的分道扬镳。这位神秘投资人就是王凯歆的创业导师林劲峰。林劲峰欣赏她,但没有投她的打算。因为在他看来,“做没有门槛的生意,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林劲峰认为她根本组织不了这些资源,“组织一个供应链,管理一个公司,组建研发团队,设计产品,没有相当的阅历,不会有好的经营基础。”所以林劲峰曾建议她回学校好好读书,等到以后时机成熟、历练丰富了再去创业。王凯歆没有听,创业后她几乎成了一个消费品,无论是风投、杂志媒体都来消费她一把。林劲峰称王凯歆是女性、年龄小、又辍学,这几点都是很好的炒作题材。对于风投来说,“第一年花了几百万元,就算投资不成功,可以权当做了广告,况且最后也达到了他们想要的“创业者红了,投资人也红了”的效果。林劲峰说,这一步十拿九稳的棋,风投们早就算准了。 广州日报:你现在给王凯歆什么建议? 林劲峰:她现在确实已经很难弄了。她也不愿意回学校,年龄也大了,文化也跟不上,同学也没有了。 附大量爆料截图公司只剩一个人了▼ 邮件正文说侵吞公款600万的事。邦哥还向另一个离职员工求证,对方称肯定是真的,但具体多少不知道。▼ 7 月份的时候曾被曝出公司偷税漏税,后来不了了之,也并没有补缴。注意,是给员工发工资的时候扣了个税但却没交!▼ 6月底7月初,神奇百货被曝公司大量裁员人去楼空后,神奇百货发了一下文章装无辜。▼ 称自己只是搬家了,而且还是搬到了更高大上的办公楼并放上了如下截图:▼ 实际情况如下:▼ 十万块说不要就不要了,土豪!▼ 7 月初有接近 20 个前员工正在维权,而发生这一切的时候,她正在以色列发着朋友圈。▼ 当时想不明白的事情,现在有答案了:最初王凯歆大肆单方面裁员,从80多人裁到11人左右,还不给补偿。然后为了躲避那些被无辜裁掉的员工就报了个游学班跑去国外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员工高高兴兴去上班结果发现公司人去楼空、自己被辞退了”。▼ 难道要故伎重演,上次跑去以色列,这回要跑到美国?又是游学去?历史还真是惊人的相似呢。▼ ? 一个 18 岁的小姑娘,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呢?短短一年的时间发生了太多事情,2 年前她还在读高中二年级。这是一场阴谋么?谁是最后的受益者?故事还没有结束。 延伸阅读神奇百货天使投资人反思:很多90后创业失败是被钱烧死的来源 / 创业邦杂志(ID:ichuangyebang)神奇百货的天使投资人,创新谷暨追梦者基金创始人朱波已经两次“被”站在风口浪尖,一年前是超表余佳文,这次是神奇百货王凯歆。大多数人学会了在风口浪尖不说话。但见到邦哥,朱波开门见山,第一句话是: “错了就是错了。” 虽然作为投资人,他并不希望靠这样的新闻去刷脸。朱波选择在神奇百货裁员搬家事件后近半个月回应,因为“当天就回应,会有严重的消毒倾向”。两天前,他与王凯歆长聊3小时,但他说:“我不是来为王凯歆解释的”。天使轮时很吃苦,崩坏多出现在A轮后 90后创业(和创业失败)话题向来是流量之王,几次大事件爆出后,朱波被扣了个帽子:有策略地打造“90后创业网红”,每年重点运作一个。但他澄清,创新谷每年的投资组合中,只有20%是90后创业者。朱波说他看到的很多出现大问题的90后创业者,有两个共同点: 1. 天使期特别能吃苦,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花,年轻人在这个阶段,都表现出对钱来之不易的珍惜。 2. 崩坏通常出在完成一轮金额较大(千万级人民币以上)的融资之后。 这时,很多年轻人失去对商业基本的敬畏和对资金的敬畏,希望快速把公司做起来。通常表现在: 1. 大量扩充人员; 2. 招大公司出来的、所谓履历光鲜亮丽的人来充实团队; 3. 切入并不擅长的业务领域; 4. 在媒体上相对高调。 王凯歆几乎犯遍了以上所有错误。“这一轮波折对她伤的不轻。”朱波说。 “但所谓数据造假,A轮前肯定是没有的。王凯歆仍然是一个诚实的孩子。”3月份,王凯歆告诉朱波要招外来高管时,“我阻止过她,但她听不进去了。”朱波就跟王凯歆讲:“用最小成本试错,发现错马上调整。”到5月份神奇百货开始裁员,这事在朱波看来“是对的”,但是,“犯不着那么激烈。”朱波透露,神奇百货裁员分成两批: 第一批由80人裁员到40人(并非从100多人裁到十几人)。裁完之后,朱波去了一趟王神奇百货,经验告诉他还会再裁一波。 果然很快就来了第二波,从40多人裁到十几人。但朱波没想到是“搬家前一天裁人”,而且,是财务和行政给每个人打电话,王凯歆没有直面每一名被裁员工。员工上班发现公司人去楼空,急了,在网上发帖,但朱波说,“当天上午让员工去办手续了”。 王凯歆与离职的公关总监张嫣“现在也达成了和解”。 “17岁,面对员工裁人,她心里肯定想逃避。断臂求生是对的,但这个处理方式做得确实不对,动作粗糙,经验不足。如果有一名经验丰富的HR协助,或王凯歆提前知会由我们来帮助她处理,员工虽然也不高兴,但不至于撕破脸。”以及,“补偿都签完,离职证明书开了,也都可以给员工发推荐信,并没有维权打官司事件发生。”对于网上传言的“把技术人员降职为保洁员”等爆料,朱波不做评论。“王凯歆犯了很多90后都犯的错误,她肯定存在管理粗暴的问题。十几岁的孩子叛逆性格强,话直直地说出去,很多时候员工受不了。但既然被冠上了CEO和创业者身份,这些并不是年轻就可以原谅的。对于管理者的要求是管理者,不是十几岁的孩子,相信王凯歆会对自己有正确认识。”不过朱波也认为,现在神奇百货的资金还在安全线之内,如果不及时踩刹车,两三个月下去损失更惨重。当然,现在也是伤筋动骨,对公司士气打击严重。但他判断半年内神奇百货产品会重新回来——市场空间存在,定位无问题,用户有刚需。只是跑得太急,刚会走路就想飞。从商业角度复盘,神奇百货在A轮后的两个月内犯了哪些错?“如果王凯歆是一个成年人做95后喜欢的产品,我肯定不会投,因为那样很多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包括选品,一定是按照成年人的喜好来。网上说的’神奇百货把淘宝的东西拍下来卖’,在A轮以前是不做这件事的,每个爆款都是王凯歆自己选的。”说白了,A轮以后神奇百货做的不再是青少年电商了,“变成了另一个淘宝天猫,公司还有啥希望?”朱波透露,天使轮时王凯歆就经常认为91年~93年出生的人选品跟她自己的选品都有差距。她亲自抓选品的时候,其他人选出来的东西基本都被PASS。“神奇百货的定位是瞄向中学生的,最简单的例子,中学生要穿校服,在衣服上没有什么选择空间,所以男孩子喜欢球鞋,女孩子喜欢饰品,这些选品都有中学生的特点。”神奇百货在创新谷孵化时,王凯歆对选品抓得非常紧,当时数据亮丽,一大帮中学生用户挺她,有一群被称为“神奇君”的用户帮她选品,“策略非常对头。在去年11月前,这个小孩都特别踏实。”真正的转折点也不是被媒体曝光,而是A轮融资之后迷失方向。这之后,神奇百货招了阿里来的人,唯品会来的人,京东来的人。虽然引进了牛人,但客观地看,产品没变化。“这些人肯定会带理念进来。之前神奇百货两周迭代一个版本,扩张后反而三个月一个版本都出不来。”教训是可以增加扩张,但一定要控制节奏,“不要轻易引进所谓大公司的高管。因为这时候你还是个创业公司,一定要用创业者的激情扑上去往前走,A轮只需要填补几个特别弱的点。创业公司一定有很多短板,B轮C轮以后明显的短板再补也来得及。”A轮时重点是加强长板。如果这时候就引进人,一定会发生巨大震荡,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管理和流程上。以神奇百货来说,当时其实并无明显短板。A轮融资本身没问题,但重点应是把用户做起来,在市场推广和用户方面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不是停下来重新构造产品。王凯歆本来可以把她的产品感觉发挥到极致,不必去补短板。“但当时她要补短板,有两个原因。”朱波说,“第一,她认为公司要走到B轮,投资人要看到漂亮的团队,所以团队里要有高大上的人。但她没有意识到大牛是一把双刃剑。”第二,神奇百货过早地介入了供应链,这是件烧钱的事,本是很轻的供应链,却上了一大堆SKU,有了一两百个供应商。“切记,拿到A轮以后,一定仍然要按照商业规则来做。”王凯歆也在反思中,“她觉得自己后来被架空了”。据朱波透露,“王凯歆自己认为那篇文章(GQ的报道)把她也打醒了。”而他的看法则是:“虽然文章公平性不够,但还是感谢这篇文章,暴露出很多问题。很多公司在B轮、C轮出问题,几乎没的救了,至少现在神奇百货伤了筋骨还能重新站起来。”所谓伤筋动骨,指的是大幅扩张又大幅裁员,并不是媒体曝光。不过,“王凯歆说从现在开始半年内她不会接受任何采访,排除一切杂音。她希望未来用亮丽的业绩回馈。”仍然愿意投资年轻人“我真的没想运作90后,在我的投资组合里面,90后只占20%。”朱波说。而且,他仍然认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创业要鼓励,“这些人最具有颠覆性思维。在国外,微软、苹果、facebook、雅虎、谷歌,每一个成为时代标志的公司都是创始人在20-25岁之间创立的。颠覆性思维应该被包容和鼓励。”在他看来如果一个民族不鼓励20岁左右的年轻人用颠覆性思维创业,更无法指望50-60岁的人去做颠覆性创业。但,适合创业的高中生,可能是百万分之一。“不要鼓励那些不适合创业的人创业,应该找到适合创业的人去鼓励他。”王凯歆是适合创业的高中生,虽然适合创业不代表一定会成功。“去年王凯歆在孵化器里时就很有节奏感,那时候还没有高曝光。90后有膨胀过程是一定的,这是人性,就是怎么控制‘度’。我拿几千万美金投资的时候,也犯过错误。”犯点错误没问题,只是“没想到闹出这么大动静”。但是,朱波说,“我还是愿意投资年轻人。”反思:A轮后就应有董事会介入90后创业公司神奇百货事件可以看出,协助90后治理公司是多么重要。但朱波看到的是对90后的投后公司治理,基本不按正常的规则走:一、是董事会例会缺失。“90后的公司基本不开董事会,一方面A轮投资机构没要求。天使投资会放手,默认由A轮和B轮做投后,天使变成被动的董事会成员。”B轮后,创业公司一定会定期开董事会,但A轮还相当早期,多数投资人出于对创业者的信任,会给出更大的自主权。这时候就出现一片空档期。“对于90后公司,其实A轮就要开董事会了。如果凯歆拿A轮时给她设定预算,超出预算追加的话,要通过董事会同意,就不会出现问题。这是个重大教训”,朱波说。他发现很多90后创业者缺乏董事会意识,怕一开董事会被投资人控制。“一般来讲都是不定期的碰面,这是没效率且有问题的。”其二,到底应该怎么帮助年轻创业者?拿到资金后,在团队扩大过程中,怎么建立有效的机制?A轮融资前公司最多20人,扩张到一定程度后,部门之间、高管之间的沟通协调上,如果年轻的创始人解决不好,会产生巨大的问题。拿到巨额融资后,公司不再按照商业本质往前走,是很多90后犯的错误。“90后做面向2C的产品适度营销无可厚非,但还要守住基本的商业准则,不要毁坏名誉。”作为投资人,很难控制90后抛头露面,但朱波希望仍然回归公司的治理架构问题:第一,战略;第二,预算。除此之外,“很难在道德上规范他的行为。”创业≠出名+融资。这个问题不光是90后创业者,80、70后都存在。很多创业者所谓的目标就是“什么时候融下一轮,并不去考虑怎么把业绩做上去”。因此,“应该对90后进行适当的培训”。多数90后都是第一次创业,突然管理比较大的公司,风控、战略、人才,都是短板,投后管理应该变成常态性的,定期沟通。最后,想对大家说: 1. 年少得志后一定会摔第一个跟头,无非是摔得重点还是轻点。 2. “当你努力到走投无路时,上帝会开一扇门”,这种鸡汤最好不要信,到现在很多创始人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就会是成功的那一个。 3. 永远不要忘记商业的本质。 声明:本文部分资料引自广州日报(作者:杜安娜)、界面(作者:饶文怡),爆料部分只接引用爆料人提供的材料,创业邦杂志并未证实。互联网观察君(ID:hulianwangguanchajun)互联网行业深度观察,小君每天为您分享互联网行业最新资讯、趣闻、犀利见解。或对或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是一只有态度的互联网观察君。商务合作联系QQ:1160790104。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