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5 17:07:37    次浏览
E桥飞架检民间聊城市检察机关新媒体工作发展掠影近年来,聊城市检察机关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创新,善用网络,活用微信、微博、QQ等新兴媒体手段——“热线e角”让老品牌“白云热线”服务民生换发了新活力;手机报、“网上3D检察室”让派驻基层检察室接地气有了新触角; “新媒体工作室”成了阳光检务、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新平台,“联姻网媒促和谐”正逐步成为水城检察“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一道新风景、新常态。勇于创新,很有特色,成效明显!——2014年11月25日,山东省检察院吴鹏飞检察长对聊城检察机关新媒体工作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以E为媒,老品牌有了新活力! “白云热线”是聊城检察服务民生的老品牌。11年前它叫响水城,并逐步成为家喻户晓的“连心线”、“平安线”、“贴心线”。11年后,在其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白云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已覆盖全市,由原来的一条线发展为遍布全市101个乡镇、23家企业、24个学校、33个派驻检察室的一张网。 2005年的大年初一,许多曾经受到过检察官白云和“白云热线”热心帮助的群众纷纷给白云及“白云热线”的值班人员发来节日祝福短信。这是“白云热线”利用手机短信“连心”百姓的最好例证;还是在这一年,“白云热线”在当地知名网站上开设了服务网页,“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有了新的注解。 2012年,“白云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延伸到33个派驻基层检察室,设置了热线对外门户网站,并在网页上开设了“QQ在线”“网上答疑”等专门板块,这是白云热线与时代同步的新标记。 走进东昌府区白云热线针对来访群众日益年轻化的特点,适时在工作区开辟了网络服务区“热线e角”:公开热线的公众微信号、设立“检民一家亲”QQ群,并在群里专门设置了热线知识板块,随时随地解答群众的疑惑。“白云热线”逐步成为百姓的“掌中宝”、“随身听”。 “在新的时期,只有善用新媒体,白云热线才能从有限走向无限、才能实现服务群众的无缝隙化、才能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全国模范检察官白云道出了“白云热线”基因路径的秉承真谛。以E为径,新阵地有了新触角! “派驻基层检察室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新阵地、是深化检务公开的一线平台,信息化手段是全面推进派驻检察室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打造派驻建设室信息化建设‘升级版’!”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吴鹏飞检察长指出。 以此为定位,聊城市检察机关以“六型创建”为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在老百姓的家门口拉开了33个派驻基层检察室的建设步伐,其中,以网络及智能化管理为手段,打造“信息网络型检察室”品牌成为其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检察格局的重要手段。 派驻城北检察室在全省率先创建“掌上3D检察室”,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参观”检察室,了解检察室职能。 派驻临东检察室设立了首个位于派驻检察室的“民生信息岛”,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了‘掌上’的阳光检察,被老百姓称为“静止的电视,滚动的报纸”。 派驻市南检察室创建山东省首份《检察室手机报》,向辖区内群众输送服务信息,编发“两委换届”专题、小微企业法律适用专题、食品卫生安全专题等,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法律“营养餐”。 派驻清水检察室以信息化建设打造“六小检务”升级版,实现了“协办小案件”更高效、“平息小信访”更快捷、“提供小服务”更周到、“解决小困难”更深入、“调处小纠纷”更便利、“管理小细节”更到位的整体实效。 截止2014年10月,聊城市检察机关33个派驻检察室全部实现市县乡三级视频接访系统互通,全面设置“便民信息触摸查询机”,建立了集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和QQ群于一体的派驻检察室网络检务平台,广泛开展网上受理控告申诉、网上法律咨询、网上维权救助、网上法治宣传等工作,共受理群众举报265件,发现职务犯罪线索98件,收集监督线索104件,监督撤案38件,妥善处置告急访、集体访132人次,促成刑事和解63件,在老百姓家门撑起“维权伞”,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 新媒体,成为了新时期派驻基层检察室扎根基层接地气的信息化触角,也让聊城市派驻检察室成为继白云民生服务热线之后又一个服务民生的新品牌。以E为航,新媒体有了新平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聊城,新媒体不仅通过与老品牌联姻、与派驻基层检察室搭桥在人民群众心中扎下了根,同时也渐渐通过与预防工作、检务公开等工作同频共振产生了积极的化合作用,形成了全方位的监督格局—— 2012年4月16日 ,聊城市检察院首个官方微博在新浪网正式开通,接着微信平台开通、门户网站运行,在微信公众账号设立了案件信息查询、控告和申诉、人民监督、律师阅卷预约等10余项检务公开和便民服务项目。 临清市院开通了“临检微视”栏目,视频形式公开检察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创新了检察机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检察工作的新形式。 东阿县院以“东阿县职务犯罪预防网”为主阵地,以东阿预防微博、预防邮箱、预防微信、预防QQ群和东阿预防贴吧为五个辅助阵地的“1+N”网络宣传教育机制,开辟了内外互动社会化预防的新途径。 为了更好整合资源,2014年9月,全省检察机关第一个“新媒体工作室”在临清市院率先成立——将微博、微信、检察室手机报的编发,案件的回访评议,涉检舆情信息的监测、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网络安全审查等工作集为一体,权威发布该院办理的重大案件信息,以及案例解读、实时工作动态等信息,同时,利用移动客户端每月定期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短信回访,更好的发挥了新媒体在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作用。2014年12月,该做法在全市检察机关得到普及推广,八个基层院全部建成了“新媒体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在聊城市检察机关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借力新媒体,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提升服务民生实效的时代要求,也是聊城市检察机关畅通检务公开渠道的‘快车道’,它可以让群众无时差、零距离地了解到检察机关的办案信息、执法依据、执法过程、执法成效。下一步,聊城市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阳光检务、公正司法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聊城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学军对下一步新媒体工作提出要求E桥飞架检民间,阳光检察映和谐。“新媒体工作模式”日渐成为鲁西大地上一张具有水城特色的检察E名片。